日前,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24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名单。在全国各级政府部门、文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申报的251个有效案例中,由福建省文物局报送的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多元协同赋能 助推解决私人产权文物管护难点》项目案例获评入围案例。
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集中示范推广文物领域用新发展理念指导改革创新实践的最新成果,已连续开展三年。今年申报的案例涵盖了政策法规、文物安全、保护管理、考古发掘、博物馆、革命文物、社会文物、科技教育、人才培养、宣传传播、交流合作等方面,共评出十佳案例10项、入围案例12项。
鲤城是泉州市的核心区,拥有227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古大厝类私人产权不可移动文物达100多处。这些不可移动文物面临着多种的保护困境:产权结构复杂,导致文物安全主体责任不清晰,文物保护管理不到位;古宅修复难度大,导致现代生活需求与古老建筑之间的矛盾;群众文物法律认知匮乏,文物管理专业水平有限;群居现象突出,居住现状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这一系列难题,《多元协同赋能 助推解决私人产权文物管护难点》项目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具体举措。如通过构建“政策引导-产权梳理-科技护航-多方协作-活化利用”的全链条创新模式,泉州市出台产权治理机制,实施惠民政策,通过建立“司法帮扶+资金奖励+教育激励”的政策组合推动产权证整合;采用科技赋能安全防护,优化福建省级文物保险服务项目,构建数字化保护应用与智慧监管体系,探索文物数字化资产运营;坚持创新法制保障模式,府院联动与跨部门协作,线上线下融合宣传,将私人产权不可移动文物从“被动抢救”转向“主动预防”;此外,泉州古城文物保护还注重私人产权文物建筑活化利用与提质增效,通过空间再造、业态创新、串线连片等方式释放文化遗产价值,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在福建省文物局和泉州市文旅局指导下,鲤城区人民政府主管全区文物工作,以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因地制宜,科学制定私人产权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方案,实施文物析产惠民政策,通过政府购买、以修代租、主动捐赠、购租结合等方式,着力突破私人产权不可移动文物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难点、堵点,全方位推动文物合理保护利用。
(省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