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福建文旅动态

周末戏相逢 非遗正青春 | 精彩回顾:莆仙十音八乐、东山南音、黄石惠洋十音

来源: 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省非遗保护中心       发布时间:2025-08-05 16:10      点击数:      字体:          默认
来源: 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省非遗保护中心       发布时间:2025-08-05 16:10     
点击数:{{pvCount}}      字体:          默认

来源: 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省非遗保护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8-05 16:10

点击数:

字体:          默认

  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非遗传承队伍建设和优秀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展示我省近年来非遗保护成果,我厅特推出“周末戏相逢 非遗正青春”主题展演活动,特邀新晋的福建省第六批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在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进行展示展演。

  8月2日至3日,莆仙十音八乐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世钦东山南音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桔平、黄石惠洋十音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国通携演出团队,在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为观众倾情献艺,现场观众热情高涨。

莆仙十音八乐

  莆仙十音八乐历史积淀深厚,以其特有的地域特色及古朴典雅的音乐风格,备受关注和赞誉。刘世钦老师带来了《香遍满》《叨叨令》《误佳期》《风送长江一叶帆》等莆仙十音八乐曲目。琵琶与二胡交织出清亮旋律,千年韵律余音绕梁,乐队中的莆田特色乐器“轧筝”(即“文枕琴”)既能拨弦演奏,又能运弓拉奏,激起了游客们的好奇心,纷纷上前细细端详。

东山南音

  南音,是“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是在历代多元文化中形成的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杨桔平老师带来了《梅花操》《四时景》《菲菲飒飒》《更深寂静》等南音曲目。洞箫的幽咽与琵琶的清越在舞台上交织,演员们以婉转唱腔唱出千年故事。现场观众无不感受到闽南文化的深厚底蕴,每一段精彩的唱腔和器乐演奏,都迎来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黄石惠洋十音

  黄石惠洋十音源远流长,有“闽中雅乐”、“太古遗音”之称。本周,陈国通老师带来了《古台序》《古太榄》等惠洋十音曲目。演奏的曲目既有江南丝竹的优美曲调,又有北方粗犷的音乐特征,独特的地方传统乐器“尺胡”也让在场的每一位观众眼前一亮,纷纷拿起手机录制着这难得的奇妙体验。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

(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省非遗保护中心)

附件下载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