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福建文旅动态

诗礼传家训 国学少年营|福建民俗博物馆研学冬令营开课啦

来源: 福建民俗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3-03-09 11:06      点击数:      字体:          默认
来源: 福建民俗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3-03-09 11:06     
点击数:{{pvCount}}      字体:          默认

来源: 福建民俗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3-03-09 11:06

点击数:

字体:          默认

  中国是礼仪之邦,崇尚“礼”,“开笔礼”是中国古代人生首次大礼,俗称“破蒙”,是一种流传久远的儿童启蒙教育形式,福建民俗博物馆打造“礼传童心”开笔礼仪式,涵盖了正衣冠、净手净心、行拜师礼、朱砂启智、击鼓鸣志、开笔描红、吟唱三字经、古法造纸、活字印刷、让同学们意识到学习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正衣冠 

  童蒙之学,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先正衣冠,后明事理”,正衣冠能着重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让学生注重自己的仪容整洁,也是对周围人尊重的一种表现。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古人云:“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仪式中同学们通过自正衣冠感受“童蒙之学,始于衣冠,后明事理”的道理。

  净手净心 

  净手净心,去杂存精

  学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将手放到水盆中“净手”。“净手”的洗法是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洗手的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同学们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行拜师礼

  敬拜尊师

  中国人尊师重道,乃久远之传统,故周代已有释奠尊师之礼。拜师礼意在于宣扬尊师重道,及缅怀至圣先师孔子。

  六礼束脩

  所谓六礼束脩,即古代行拜师礼时弟子赠与师父的六种礼物,分别是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红豆:寓意红运高照;红枣:寓意早早高中;桂圆:寓意功德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朱砂点智 

  朱砂一点开智慧,鹏程万里展翅飞

  在古代,学童入学读书前,都会有启蒙师长用红色的朱砂在学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称为“开天眼”。当中的“痣”通“智”,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从此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红笔一点智慧开,前程远大好未来

  朱砂启智是先生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笔,在学生眉心处点上一个像“痣”一样的红点。因为“痣”与“智”谐音,朱砂点痣,取的其实是“智”的意思,意为开启智慧,目明心亮,希望学生日后的学习能一点就通。

  击鼓鸣志 

  一鼓作气,恍然一新

  入学鼓箧,孙其业也。读书人要到学宫去考取功名,他们进入学宫的时候,往往通过击鼓的方式,表达他们读书上进和考取功名的愿望。当中的“鸣”通“明”,“鸣志”即“明志”,就是表明自己的志向,击鼓的声音越响,声音传得越远,说明志向就越远大。

  “击鼓鸣志”其目的在于让青少年目明耳聪、茅塞顿开、创业建功。浩大的鼓声寓意着同学们个个都拥有着远大的理想和为理想奋斗的坚定决心。

  开笔描红 

  “人生聪明识字始”,写字识字是学习知识文化的第一步。同学们描写的是一个简单而意义深远的“人”字,寓意着在人生的启蒙阶段,要学会做人。

  吟唱三字经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同学们吟唱《三字经》,了解其中的核心思想“仁,义,诚,敬,孝。”

  古法造纸 活字印刷 

  古法造纸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虽然如今的造纸术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民间依然传承着古法造纸的技艺。同学们动手体验造纸的奥秘,体会古人求学的经历。

  活字印刷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术 ,经宋仁宗时代的毕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同学们拓印诫子书,以此了解古人立身治家、为人处事的思想。

  本次“诗礼传家训 国学少年营 ”——礼传童心研学活动,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授礼仪的重要性,培养青少年成为一个知书达理的人,让青少年意识到学习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激励孩子们珍惜读书的机会,努力学习。

(福建民俗博物馆)

附件下载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