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上午,福建省文旅厅主办、福建省艺术研究院承办的福建戏曲“经典传承”工程•名家讲座在芳华越剧院举办。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戏剧》杂志原主编赓续华老师应邀开展了以《关于戏剧演出现状的一点思考》为题的精彩讲座。
讲座现场
讲座中赓续华老师以大量的数据和现象级事件为切入点,深刻剖析当下中国戏剧演出现状,凭借深厚的学术涵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尖锐指出问题所在,同时高屋建瓴指明解决办法及发展路径。她谈及:一,戏剧市场呈现繁荣景象,戏曲相对音乐剧、儿童剧还是比较弱。尤其是城市剧场的演出,呈现出有演出,无收益或者少收益的怪象。许多外地剧团晋京赴沪演出,赚得是“吆喝”和“名声”,几乎不计成本。从近年来有关部门统计的舞剧、儿童剧、音乐剧、话剧等戏剧门类演出的排行榜来看,国外原版作品充斥国内演出市场。赓续华老师详细解读戏剧艺术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数据与现象。提出戏曲发展必须双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得。一出无人喝彩或者少人观看的剧目怎能走进观众内心,影响其心灵建设和审美意识。争取观众,赢得观众,以真善美修复躁动不安戾气太重的心灵是文艺作品的题旨要义。所以,弘扬真善美是文艺作品的主旋律。二,有些轰动一时的戏剧演出是现象而不是方向。现象级戏曲作品频出,有着复杂的原因。切记,这并不代表戏剧的顶级艺术水平。有的甚至是资本力量作祟或饭圈文化使然。戏迷朋友是戏剧艺术的重要支持者,但不是戏剧大厦的支撑者和戏剧审美的引领者。戏迷朋友和名角儿要互相尊重互相成就。三,戏曲行业需要创意和有创造性意识的主创团队和从业人员,敢于对不景气宣战,业内业外台上台下都要凝心聚气。四,创作上不要唯“新”唯好,重视新题材,也要开掘传统题材和剧目,找寻适合本剧种本演员本行当的剧本,重新翻排或移植。改编移植重塑中必须敬畏传统。有虔诚之心,有超越之胆,更有传道之情怀。五,戏曲是表演艺术为核心的舞台艺术。表演艺术不仅有演员,亦包括音乐伴奏即琴师鼓师等所有乐手,甚至舞美、灯光、音响等剧场里与观众直接发生关系的各个门类都是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毋庸置疑,演员占据台中央,是核心焦点,是最吸引观众眼球的部分。放眼当下,演员的创造能动性越来越萎缩,唱腔依靠作曲,表演凭借导演,化妆有师傅,行头有人穿。说句重话,现在台上的演员犹如提线木偶,被若隐若现的丝线牵绊着,缺乏内心情感的支撑,不吸引人,不打动人。因此,重申戏曲表演艺术是重中之重刻不容缓,强调演员的主观能动性特别重要,这是挽救戏曲重整旗鼓的一剂良药。六,在纷繁复杂多变、乱象丛生的时候,保持清醒头脑,多做吃饭的戏,过日子的戏,养命的戏,一个剧团要有看家的戏,一个剧种要有经典保留剧目,一个名演员要有自己的代表作品。尽量少做、慎做应景的戏,过节戏。
整场讲座真诚、热烈、生动而开阔,赓续华老师在戏剧界深耕四十余年,看戏,赏戏,评戏,论戏,爱戏。对剧种、剧目、演员、导演、热点如数家珍,真知灼见如散珠碎玉,俯拾即是。既打开了视野,亦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建议。其深刻的思考,照见了听众对戏曲艺术未来发展的期待。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