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回温”后,如何推动旅游业实现快速回升和高质量发展成了热门话题。“提到促进消费必谈旅游业,提到乡村振兴必谈旅游业,提到就业、文化、对外交流等,都必谈旅游业。”在4月19日召开的福建文旅经济论坛上,原国家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志发如是说道。
福建文旅经济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作为文旅资源大省,福建的旅游业迎来快速复苏。福建省文旅厅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11079.58万人次,同比增长25.8%,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107.2%;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322.80亿元,增长42.9%,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8.5%。
文旅经济是福建重点发展的四大经济之一,福建的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山有海有绿,也有文化“富矿”。此前一天召开的2023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上,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和省长赵龙“齐上阵”,盛情推介“有福之旅”,正是基于这样的底气。
当前旅游市场迎来新形势——游客更倾向于深度游,即不同于传统的旅游观光,而是追求文化体验。对于福建而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再是问题,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提升文旅“内涵”。
民盟福建省委会专职副主委、福建省政协常务委员刘泓认为,相比于其他地区,福建省的人文资源尤为独特,而且丰富多元,极具个性魅力。“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乡有一俗”是福建文化的真实写照。他建议,要把文化资源进行“可参观性”生产,让文化资源以旅游产品的形式呈现。另一方面,“物”要“文”化,应正确解码各地的文化基因,彰显各地特有的文化精神与价值,让游客体验到不一样的“诗意的生活”。
“比如说三坊七巷,除了历史文化街区、‘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等之外,‘一座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该以怎样的物态方式‘呈现’?”刘泓举例称,三坊七巷中走出的近百位名人,几乎影响了中国近代的政治、文化、思想、科技和军事的发展,他们的故事是“三坊七巷”真正的价值,如何将之通过旅游产品加以呈现值得思考。
南开大学教授、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石培华为福建的文旅经济提出四个构想:发展移动经济,在交旅融合上率先突破;发展快乐经济,打造音乐剧小镇;发展定制经济,把工业优势转变成新的刚需;打好健康幸福牌,打造“清新福建”的幸福工程。“建议把福建打造幸福生活的‘定制之都’,让游客可以为了量身定制的鞋服等来到福建,构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
福建被称为“最绿”的省份,这给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原执行主任、世界旅游组织大使祝善忠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说,“清新福建”已成为有影响力的品牌,福建有成为后疫情时代健康旅游目的地的优势,建议福建进一步发挥独特生态优势和“福”文化优势,打造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康养旅游目的地,加快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随着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人才软实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此,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建议,福建应率先探索以人为中心的文旅发展战略,将人才开发作为文旅开发投资新重点和“软基建”,研究出台文旅人才发展规划与针对难点痛点切实管用的政策,提升文旅职业声望,千方百计地聚好、育好、用好人才。实施系列人才工程,开展文旅教育创新,把福建打造成文旅教育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