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八闽文物

八闽文物·古迹怀远 | 洞穴遗址(二)

来源: 福建省文物局       发布时间:2024-06-13 15:28      点击数:      字体:          默认
来源: 福建省文物局       发布时间:2024-06-13 15:28     
点击数:{{pvCount}}      字体:          默认

来源: 福建省文物局

发布时间: 2024-06-13 15:28

点击数:

字体:          默认

莲花山遗址出土的石制品(范雪春 供图)

莲花池山遗址

旧石器时代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漳州市芗城区南坑镇农友村

  莲花池山遗址现存遗址面积300平方米左右。1990年和2005年两次考古发掘,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面以及两条冲沟等重要遗迹,出土的石制品总数3768件,其中原生文化层3301件,工具类占石制品总数的3.06%。工具类型超过15种,包括有多种砍砸器、多种刮削器、多种尖状器以及石锤、手镐和薄刃斧。石器的主要原料为脉石英和水晶晶体,采用砸击和锤击的打片方法,属于我国南方的砾石石器文化系统。经对发掘区域土壤样本的初步测定,认为原生文化层的年代可能在距今25万年左右。

  莲花池山遗址是已知福建境内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也是我国东南地区最重要的滨海旷野遗址之一,对于构建东南地区旧石器年代学框架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闽台史前人类的迁移与文化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将乐岩仔洞遗址(董观生 摄)

岩仔洞遗址洞口(董观生 摄)

岩仔洞遗址

新石器时代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明市将乐县古镛镇梅花井村

  岩仔洞遗址位于将乐县古镛镇梅花井村后石灰岩孤山丘上。岩仔洞遗址文化堆积主要分布于山顶区域及山体洞穴中。山顶区域共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2座、沟1条、房址2座、10余个灰坑、柱洞,以及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千余件标本,还发现1具较完整人骨架和大量木炭样品等,其年代距今4900~4500年。洞穴内发现大量第四纪晚更新世的哺乳动物与啮齿类动物化石,主要种类有大熊猫、剑齿象、水牛、鹿、野猪、豪猪、豹等,包含了南方“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大多数成员。

  岩仔洞遗址的发现,对探索第四纪晚更新世福建地区哺乳动物群的成员结构、生存环境以及分布范围等,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对研究闽西北山地古人类的种群、居住形式、生存方式和经济形态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为完善闽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南山遗址(黄益生 摄)

南山遗址考古现场(黄益生 摄)

南山遗址,洞穴与旷野结合的史前文化遗存(邹曦 摄)

南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周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明市明溪县城关乡上坊村

  南山遗址见于凸起于盆地中央孤立石灰岩山的洞穴内和山顶旷野处。洞穴文化层总厚度达2米以上,属新石器时代。主要发现为红烧土居住面5处、灰坑1个和大量灰烬。

南山遗址出土器物(福建省考古研究院 供图)

南山遗址陶器口沿刻画符号(福建省考古研究院 供图)

植物遗存(福建省考古研究院 供图)

  洞穴遗物有石器(斧、戈、镞、砺石)、骨器(镞、匕、锥)和陶器(罐釜、甗形器、鬶形器和纺轮)。最重要的是4号洞穴内出土的300多粒炭化稻谷和牵牛花等炭化植物果实。炭化稻谷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小粒,在粒型上表现为粳亚种早期形成的特征;二是表现为从原始古稻向现代栽培稻过渡的特征;三是粒型已演进到粳稻的变域。

  山顶旷野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土坑墓3座,青铜时代灰坑7个、柱洞16个、夯土建筑台基1处。

  南山遗址是闽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洞穴与旷野结合的遗址,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该区域考古的空白,特别是其出土的炭化稻谷是东南沿海地区一次极其重要的发现。中国农业大学张文绪这样评价:“南山古稻是一个演化早期的、原始的粳型古栽培稻谷群,是栽培水稻演化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认识和揭示栽培稻的起源、演化规律极具参考价值。”2022年12月,南山遗址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附件下载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