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福建文旅动态

非遗盛宴贺新春,200余场春节非遗活动邀你来闽欢喜过年

来源: 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发布时间:2025-01-23 18:11      点击数:      字体:          默认
来源: 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发布时间:2025-01-23 18:11     
点击数:{{pvCount}}      字体:          默认

来源: 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发布时间: 2025-01-23 18:11

点击数:

字体:          默认

  岁序更替,巳巳如意。在全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之际,八闽大地迎来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一个新春佳节。我厅围绕“欢欢喜喜过大年”“八闽非遗贺新春”等主题,推出200余场春节非遗主题活动,全域联动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聚焦非遗年俗、服务下沉、年味市集、新春灯会,营造喜庆、祥和、团圆的新春氛围,让海内外游客和人民群众享受接地气、聚人气、迎福气的非遗大餐,过一个有滋有味的幸福文化年,体验“海丝起点,清新福建”的独特魅力和八闽文化的气韵风采。

  一、践行“人民非遗,人民共享”,助力非遗传承“古树”萌“新芽”

  (1)赶个年味集。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非遗活动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走进校园,深入各地各级市、县、镇、村。“非遗过大年 赶个年味集”——福建非遗直达基层系列活动走进福州市10个社区,涵盖了美食、中医、工艺类等各级非遗项目,将非遗直接送达社区居民和农村村民家门口。罗源县“凤凰集”山哈集市活动以集市为载体,展示和销售罗源本土特色和民族风情手工艺品、农产品等,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武夷山市举办“金蛇闹春逛市集 武夷非遗迎新春”非遗市集,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为非遗传承人搭建展示技艺、走向市场的平台。三明市尤溪县桂峰村举办了“年味桂峰”非遗大集,以乡村振兴为基点,通过非遗展演、非遗美食体验等方式,邀约游客体验传统古村落的独特魅力。各地区纷纷推出美食嘉年华、一县一桌菜等数十场非遗大集,让文化传承“遍地开花”,热动八闽。

“非遗过大年 赶个年味集”——福建非遗直达基层系列活动走进罗源县起步镇桂林村

  (2)年俗接地气。依托民间非遗资源禀赋,彰显非遗活态传承新风貌。“万巳如意 福映海峡”2025年元宵节海峡两岸民俗文化活动将于2月9日举办,活动汇集两岸精彩民俗文化与非遗项目,展现两岸原汁原味、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厦门市翔安区“跨山越海 幸福开厦门”非遗踩街活动以海峡两岸和山海协作区域特色民俗文化为载体,串联起海峡两岸、翔安区、永定区的历史文脉与现代都市活力,打造一场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年度盛事。泉州闹元宵习俗、妈祖祈年典礼、龙岩罗坊走古事、闽西客家元宵节庆、宁德霍童线狮、福鼎沙埕铁枝等数十项国家级民俗类非遗代表性项目竞相亮相,登台贺春。

龙岩罗坊走古事

  (3)年画进万家。年画是从劳动人民生活中走出的非遗,是民间艺术重要表现形式。春节期间,我省推出既有本土特色,又融入时代新元素的年画展,结合逛大集买年画、送年画进社区(村)、年画云逛展等方式,增强年画传承发展活力。漳州木版年画作为我省助力“春节”申遗成功的重要项目,漳州市博物馆联合惠州市博物馆携手献上“刻画‘新’年味——漳州木版年画艺术展”;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赏年画 过大年”——新年画作品迎新展展出49幅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年画作品,描绘了新时代新风尚的秀美图景,将福气带入千家万户。

  二、突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助力文旅融合“流量”成“留量”

  (1)古城过大年。将阐释春节文化内涵和文旅市场供给侧及需求侧革新相结合,打造一个内容升级、年味焕新、热闹喜庆的非遗佳节,让广大游客“动起来”、“留下来”。以古城、古镇、古街、古巷为载体,有机融入各地特色非遗项目和传统年俗,为历史空间注入文化活力。福州市闽越水镇精心筹备的“非遗里的福州年”新春文旅活动将于1月29日启幕,持续至2月4日,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融合传统与现代、艺术与非遗的盛宴。漳州市龙海区“最闽南·最有福”活动以非遗为主线,将春节旅游重心从石码历史文化街区往外拓展,让市民游客在品尝非遗美食、欣赏古街街景的同时,来一场富有闽南韵味、充满春节趣味的寻福、迎福、传福之旅。“穿越宋元奇妙游”世界非遗时尚秀于2月3日(正月初六)在泉州古城举办,将非遗与生活、时尚巧妙融合,营造沉浸式体验空间,再现泉州“世遗韵、非遗美、国潮范”,并与梧林古村落、永春五里古街、惠安崇武古城、石狮八卦街等域内联动,彰显非遗活态传承新风貌。龙岩市非遗主题街鸣锣开街,从“古色、红色、特色”文旅融合处着手,将古老的非遗技艺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打造独具闽味的文旅旅游消费新场景。

龙岩市非遗主题街鸣锣开街

  (2)点亮中国灯全省灯会灯彩展示活动在传统非遗灯会展示形式的基础上,1解锁达人快闪、工匠手作、游园集市、祈愿祈福等新文旅玩法,点亮新年美好生活。福州市“两马同春闹元宵”灯会依托人类非遗代表作名事项目“马尾—马祖元宵节俗”,展出130余组中大型灯组,集中展示福建海洋文化、“两马”文化、船政文化和闽台文化,自开幕至今赏灯客流量已达十多万人次。泉州市将举办2025元宵灯会,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泉州花灯为核心,在重点景区等地设置19个花灯展区,计划布置花灯超2000盏。龙岩市永定区土楼景区在“土楼有喜”剧场布置了客家竹编灯笼墙、非遗花车和花灯,以客家文化和非遗为主题,烘托‘楼圆、人团圆’的新春喜庆节日氛围。漳州古城灯谜会猜、南安英都拔拔灯、晋江闽台东石灯俗、枫亭镇元宵游灯活动、莆田文峰宫尾暝灯、大田县板灯龙迎龙活动、龙岩万安竹贯元宵花灯巡游、屏南双溪元宵灯会、平潭玉屿缒灯等20余场非遗灯会活动相继推出,一盏盏“非遗灯”不仅凝结着传统文化精粹、寄托着祈福平安的愿景,也让广大市民游客在赏、玩、品、购、学的同时感受着别样热闹的春节氛围。

福州市“两马同春闹元宵”灯会

  (3)弦歌暖人心。春节元宵期间,全省百场非遗好戏乐享不停,南音、木偶戏、闽剧、越剧、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傩舞、芗剧、十番音乐、东山歌册、闽西汉剧等传统音乐、戏剧、曲艺类非遗项目联袂上演,通过现场表演、互动体验等形式,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提高旅游文化品质。

  三、着力“全省集成,串珠成链”,助推八闽文脉“名篇”变“名片”

  (1)非遗馆里过大年。“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全省各级非遗馆、文化馆积极响应,围绕“1+N”“省+市县”模式,组织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非遗展示展演、交流互动、参观体验活动。福建省非遗博览苑“古厝里的年俗——非遗馆里过大年”主题展演活动、福州市文化馆“非遗贺新春”乙巳蛇年福州非遗艺术展、厦门市文化馆“非遗贺新春”非遗馆里过大年活动、泰宁县乡村非遗博览苑“非遗苑里过大年”新春游园活动、浦城县文化馆“巧剪芳华,福建百福”浦城剪纸展、政和县文化馆“四平芳华 巳巳如意”新春四平戏图片展、长汀县非遗展示馆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迎新春文艺展演、古田县文化馆“传承文化 启迪童心”——萌娃走进非遗展、柘荣县文化馆2025年宁德市“百蛇献瑞”民间剪纸主题作品展等活动,激发公众对非遗的关注和非遗保护的热情,提升了公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

《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

  (2)视频直播家乡年。发挥数字福建优势,联合传统媒体、新媒体建立多元文旅资源传播矩阵。开展“文脉颂中华”春节非遗宣传推广,举办“我的家乡年”主题视频直播活动、“清新福建 共享非遗怡暖冬”主题活动,汇集全省动态,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推送活动宣传报道、网络视频展播、话题讨论和现场直播,助力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非遗IP和地域性强的县市非遗IP,合力打造“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文旅品牌。

  (3)电视里的幸福年。春节期间,《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非遗晚会》将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依托节目宣传效应,向海内外观众网民讲好福建非遗故事,以非遗之美见证中华文明之光的精彩璀璨和绵延不息。

(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附件下载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