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FJ00425-3012-2023-00498
  • 文 号: 闽文旅提案〔2023〕108号
  • 发布机构: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 生成日期: 2023-07-18
  • 内容概述: 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20232049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20232049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省文旅厅 时间:2023-07-19 11:37

 答复类别:B类

 

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

《关于加强南岛语族研究及成果运用的建议》(提案编号:2023204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南岛语族是指说南岛语系语言的族群,其分布范围西至马达加斯加岛,东达复活节岛,北起台湾岛和夏威夷群岛,南抵新西兰群岛,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跨界族群。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是国际学术界长期探讨的热门课题,也是中国考古学与太平洋考古学的结合点,具有广泛的前景和重要的学术及现实意义。不仅能扩大我国在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史前考古国际前沿课题的话语权,也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拉进南太平洋国家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为国际间文化经贸交流搭建平台。我厅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南岛语族的研究及成果运用工作,近年开展相关工作如下。

一、考古工作成绩显著

我厅一直以来积极推进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等相关课题的研究和相关遗址的考古调查、发掘工作。2011年以来,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密切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史前考古工作,在以平潭岛为代表的福建沿海岛屿地区调查发现了史前遗址30余处,初步建立起祠堂后山→壳丘头→龟山→东花丘遗存这一距今7000-3200年的基本文化序列。其间,福建明溪南山遗址(2017年)获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论坛评选的年度全国考古六大新发现,福建漳平奇和洞遗址(2011)还荣获由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主办评选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同时,福建明溪南山遗址的发掘荣获2018年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田野考古三等奖”。尤为重要的是,福建奇和洞、南山遗址等新获取了一批较为丰富的人骨材料,为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材料和视角。202111月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及浙江、海南、广东省级考古研究机构共同开展的“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项目,并纳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2022年,厦门大学以及福建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以“考古中国”重大课题研究实施开展了壳丘头遗址群(龟山遗址)和西营遗址两项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均获得了重要发现。龟山遗址揭露的台基、房址等遗迹显示出该遗址具有高等级聚落的属性,为我们了解该阶段南岛语族人群提供了重要资料。出土的大量成组的陶器,为确立龟山遗址的文化性质及其在福建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发展谱系中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材料基础。西营遗址是平潭岛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史前遗址之一,本次考古发掘出土了新石器时代人骨、牙齿以及一定数量的陶器和石器,为研究东南沿海地区早期文化发展、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提供了丰富的材料。2023年,平潭壳丘头遗址群(东花丘遗址)和西营遗址二期主动性考古发掘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目前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

除了传统考古学研究之外,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也取得了突破。付巧妹等通过古DNA分析技术获取中国南方史前大陆人群奇和洞,昙石山、溪头及马祖亮岛人核基因组,认为南岛语族人群起源于中国南方的福建及其毗邻地区,表明至少在距今8400年前,南岛语系人群基因结构的主要祖先群体之一已经在中国东南沿海出现。

二、推动搭建学术平台

在田野考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我积极推动搭建南岛语族学术平台,与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建立了将乐、平潭个固定考古基地。2017年,福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共建的“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为南岛语族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保障发挥“学术平台”的作用,成立至今已与国内2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起多学科的课题合作。在此基础上,省文物局鼓励和支持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了“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可以更为有效地整合国内外的南岛语族考古研究资源,为项目实施提供坚实的平台基础。2019年,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家文物局在考古基地挂牌“海峡两岸南岛语族考古教学实习基地”,2022年,指导漳平市奇和洞遗址设立“海峡两岸南岛语族考古教学实习基地工作站”,我厅充分发挥考古教学实习基地平台功能,推介南岛语族文化,增进两岸文化情感认同。

三、积极开展对外交流

我厅一直积极开展南岛语族对外交流工作,指导支持举办多次南岛语族学术文化交流活动。2017年,省文物局联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承办了“中国东南及环太平洋史前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2021年4月,指导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主办开展了第一届“南岛语族文化学术宣传周”暨“考古遗址公园与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学术交流活动。9月,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太平洋岛国‘合作共赢 共同发展’论坛”在平潭举行。12月,由省文物局、中华文物交流协会等多家单位共同承办的“第十届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暨“平潭史前文化与太平洋考古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台北、漳平、平潭四地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举办,主会场设于福建龙岩漳平市。2022年1月,我厅指导支持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共同举办了“中华文化数字精准传播(2022)”暨“南岛语族文化遗产环太平洋传播”专题研讨会。6月,指导开展了“第二届南岛语族文化学术宣传周”暨“探寻文化根脉·守望共同家园”学术交流活动。11月,我厅在平潭举办了“同沐中华风·共创人生梦”2022年台青创业就业沙龙活动。活动中,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台籍副院长许桂荣带领台青们参观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讲解闽台史前渊源及研究院发展历史,让台青们深入了解同根同源的闽台文化渊源。

四、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

我厅一直十分重视南岛语族文化遗产资源的活化利用工作,积极推动与南岛语族相关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2017年指导平潭综合实验区启动了壳丘头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目前,第一期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基本完成。2019年1月,将乐岩仔洞考古遗址公园、明溪南山考古遗址公园、平潭壳丘头考古遗址公园、昙石山考古遗址公园被评为福建省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漳平奇和洞考古遗址公园被列入立项名单;2022年,经国家文物局评定,明溪南山遗址被列入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指导各地方人民政府开展保护规划的编制和报审工作,目前,《明溪南山遗址保护规划》和《福建漳平奇和洞遗址保护规划》已经省政府公布实施;《壳丘头遗址群保护规划》已完成前期报审工作,正在提请省政府公布实施;《福建省将乐县岩仔洞遗址保护规划》已完成编制工作并征求省自然资源厅、住建厅意见。

下一步,我厅将充分吸收提案建议并结合我厅工作职能,继续大力推动南岛语族的研究及成果运用工作。一是加强人才培养,专业人才是深化南岛语族研究的重要支撑。积极推动各科研机构学术交流,加强人才引进,加大南岛语族考古研究专业人才培养,为南岛语族研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二是“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为抓手,积极开展福建沿海地区史前文化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建立区域史前文化发展的脉络和框架。督促各考古科研机构及时做好资料整理和简报编写工作,出版专题考古报告。是充分发挥学术平台作,加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不断扩大我国在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史前考古的话语权,拉近南太平洋国家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是发挥我国东南沿海南岛语族起源优势,加强与南太平洋岛国间的旅游文化交流合作,扩大人员往来,推动务实合作,常态化开展南岛语族对外交流活动。积极向文化和旅游部申请在平潭综合实验区举办中国-南太平洋国际旅游文化节,致力于把福建打造成面向太平洋的桥头堡。五是继续支持和推进南岛语族相关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工作。继续支持壳丘头考古遗址公园申报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督促地方政府和公园管理机构,加大对南山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和投入力度,扎实推进保护展示和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公园建设有序开展。

 

领导署名:傅柒生

人:夏韬钦

联系电话:0591-87502030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7月18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