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 FJ00425-3012-2025-00564
- 文 号: 闽文旅提案〔2025〕79号
- 发布机构: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 生成日期: 2025-06-25
- 内容概述: 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20252225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挖掘特色乡土文化 助推我省乡村文化振兴的提案》(20252225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文旅厅作为省乡村文化振兴专项小组牵头单位,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协调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各项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一是不断完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向460个乡村安排补助资金,指导支持提升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施建设,示范带动提升全省整体水平,满足群众基层公共文化需求;同时,立足城乡特点,安排经费支持打造40个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41个乡村戏台。组织参加2024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获得“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奖”等奖项40个,获奖空间数量居参赛省(市)第二;去年在全省部署开展首届“福建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评选活动,遴选福建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30个,进行展示宣传并安排补助资金,用于支持提升服务效能。二是着力丰富乡村文化产品供给。扶持全省50多个非遗地方剧种院团开展免费或低票价惠民演出活动,每个受扶持院团全年演出优秀剧目不少于50场;扶持全省13个濒危剧种剧团免费或低票价演出,每个受扶持院团开展不少于50场演出及相关活动;省属院团积极开展公益低票价和无偿演出、送戏下乡活动,进一步丰富了乡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每年安排经费,以政府采购形式,组织春燕行动——福建乡村音乐会文化惠民演出。积极开展热在乡村、乐在群众的“村晚”活动,2023年、2024年全省分别有12个“乡村村晚”入围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去年全省“村晚”演出超过500场;2025年14个乡村(社区)入选全国“春节”村晚和“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其中泉州市晋江市新塘镇梧林村被选为全国春季主场地并成功举办,央视《新闻联播》对此进行了报道。积极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专题展示展演活动,发动省市县各级联动举办,年均举办非遗活动300多场;深化“清新福建·共享非遗”四季主题活动品牌打造,联动各级文旅部门和非遗保护单位年均开展宣传展示活动800余场。三是大力抓好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持续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申报、评审、认定工作和乡土建筑调查、保护、利用工作;目前,我省共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7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24个。大力推进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实施一批乡村文物保护工程,推进乡村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加大对乡村文化文物特色小镇的扶持,先后对10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各补助100万元,鼓励其依据各自的特色文化主题实施文物展示利用。培养创意高素质人才,先后举办文物保护工程技术人员(木工、泥瓦工)培训班,培训了古建筑传工匠近600名。会同省人社厅、省乡村振兴局推进非遗工坊建设,全省目前建有非遗工坊238家,推荐2个案例入选全国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充分发挥非遗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加强乡村文化故事发掘,组织编辑福建乡村文化记忆系列丛书,《乡士乡贤》《乡居乡聚》《乡土乡味》《乡风乡俗》《乡作乡艺》《乡音乡趣》《乡训乡约》《乡情乡恋》等8辑丛书已印刷出版。四是聚力培育乡村文旅产业品牌。积极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全省现已培育创建福建省“金牌旅游村”205个、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102个,55个村镇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深入挖掘特色资源,推出一批乡村文化底蕴深厚、体验感丰富的乡村旅游线路,已有“福建•好礼乡韵 享游购盛宴”等43条线路先后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指导和推动漳州南靖县官洋村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2024年“最佳旅游乡村”,扩大我省乡村旅游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聚焦现代潮流元素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重点挖掘推介福建泉州蟳埔“簪花围”、福州“三条簪”、莆田湄洲“帆船头”等独特乡村文化元素,利用新媒体等手段,通过时尚化、创意化、数字化的展现,推动“国潮+非遗”赋能叠加,吸引游客争相前来打卡。五是持续抓好乡村文旅人才培育。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出台《福建省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选拔实施方案(2023-2025年)》,自2020年起,省文旅厅每年组织开展全省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选拔,已选拔省级带头人142名,入选人员涵盖乡村文化协管员、乡村剧团负责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返乡创业大学生、开发乡村文化和旅游项目的企业家、为农民直播带货的乡村网红、挖掘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村干部等各类乡村文旅人才。我厅通过举办乡村文旅人才培训班、乡村文旅带头人(文旅达人)研习营,不断提升乡村文旅带头人队伍能力素质,在带活乡村文化、带动文旅产业、带富周边群众、带强人才队伍方面示范引领作用明显,为助推乡村振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坚持省、市、县三级每年举办村级文化协管员培训,采取独办或联办等形式对村级文化协管员进行多种专业技能培训,年均举办协管员培训班200多期。
您在提案中肯定了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取得的成效,也指出在特色乡土文化资源挖掘不够深入,存在同质化现象,机制创新不够,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还需加强等问题,并就挖掘特色乡土文化,助推我省乡村文化振兴提了意见建议,这些建议很有指导性和针对性。下一步,我厅将继续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精神,结合意见建议,进一步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落实好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一是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开展“福建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评选,指导支持各地打造一批城乡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一批乡村戏台。继续推动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把符合条件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纳入总分馆体系,因地制宜打造文化服务新场景;持续开展“周末戏相逢”、戏曲进乡村、乡村音乐会等文化惠民活动,着力打造“四季村晚”、“四季村歌”、福建百姓大舞台等群文活动品牌,深化非遗主题宣传展示活动,不断活跃乡村群众文化生活。二是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做好文化文物特色小镇和传统村落展示利用工作,突出特色文化主题实施文物展示利用,培育打造一批具有红色、海丝、涉台、华侨文化等特色的文化文物小镇。继续推进非遗工坊建设,组织开展非遗工坊认定、统计工作;鼓励非遗工坊积极参与“非遗好物 国潮焕新——四季非遗购物月”市集活动,打造非遗消费新空间、培养非遗消费新热点。三是加强乡村文旅品牌培育。继续推动乡村文旅深度融合,策划打造“福建·芳时山海 香约福鼎之旅”等“乡村四时好风光”精品旅游线路,扩大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推进传统村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结合乡村旅游进行文物的活化利用,探索利用文物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开展民宿、农家乐、农民画创作等途径,把保护利用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深入挖掘乡村文旅资源,创新互动体验方式,持续做热泉州蟳埔女“簪花围”、福州“三条簪”、莆田湄洲女“帆船头”等。联动各地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借助大数据技术,拓宽传播渠道,不断提高乡村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文旅、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四是加强乡村文旅人才队伍培育。继续实施全省乡村文旅带头人的选拔工作,持续举办乡村文旅带头人(文旅达人)研习营,积极培育引进乡村文化建设人才。加强队伍培训,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动,继续举办村级文化协管员、综合文化站长培训班,提升乡村文化工作者志愿者整体素养。深化文旅特派员制度试点,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在文化活动的组织、文化社团的组建、文化场所的日常管理上,持续发挥好作用。
领导署名:吴新斌
联 系 人:陈增强
联系电话:0591-87621183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6月25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