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 FJ00425-3012-2025-00604
- 文 号: 闽文旅提案〔2025〕101号
- 发布机构: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 生成日期: 2025-07-10
- 内容概述: 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20252176号提案的答复

陈伟委员:
《关于推动打造福建省妈祖文化、水文化等特色通融一体化的数字文旅产业新格局的提案》(20252176号)由我单位会同莆田市人民政府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擘画、亲自推动木兰溪治理,为莆田乃至福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近年来,我省始终牢记嘱托,坚持传承和弘扬妈祖文化,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努力将湄洲岛打造成为世界妈祖文化中心核心区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推动木兰溪综合治理,打造生态带、文化带、健康带、产业带、创新带。木兰溪流域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陈委员提出推动打造福建省妈祖文化、水文化等特色通融一体化的数字文旅产业新格局的建议,对促进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我厅和莆田市政府将认真采纳您的建议。
一、关于“讲好妈祖文化故事,推动莆田建成国际级文旅城市”的建议
(一)强化妈祖文化保护传承。一是完成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湄洲妈祖祖庙安防、消防提升工程设计方案编制,并通过省级专家评审,已上报国家文物局争取建设经费。二是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湄洲麟山宫安防工程项目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樟莲寺保养维护项目建设,推动妈祖文化传习场所提质升级。三是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建“北京大学——莆田妈祖文化工作室”,打造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妈祖文化进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妈祖信俗》已入选第一批省级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有力推进非遗与旅游更高水平融合。
(二)推动妈祖文旅产业发展。一是投资建设《印象·妈祖》演艺项目。通过数字科技与艺术创意融合、室内室外联动、沉浸体验与情境行为融合,打造全国首个平行幻境舞台。《印象妈祖》《缘起湄洲》等演艺项目正式运营后,有效推动妈祖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累计演出超1500场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完成《平安塔秀》提升项目、妈祖数字沉浸式体验中心项目《首见妈祖》建设。推动湄洲岛酒店提升改造,完成湄洲国际大酒店、海景大酒店提升改造项目。二是加强与省内主要滨海旅游城市串联,实现“平潭—湄洲岛”“湄洲岛—南日岛”海上精品旅游线路常态运行,有序推进“湄洲岛—泉港区”海上旅游航线开发。三是积极推进民宿业态发展。成立湄洲岛旅游民宿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出台《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旅游民宿管理办法(试行)》《湄洲岛旅游民宿星级评定及管理办法(试行)》,组建湄洲岛旅游民宿审批工作专班,规范民宿发展。截至目前,湄洲岛共有旅游民宿662家,客房6021间,床位10221个,其中国家丙级民宿4家、五星精品民宿16家。2024年湄洲岛获评“全国最受欢迎网红民宿岛”。
(三)创新妈祖文化宣传方式。一是高质量举办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暨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天下妈祖回娘家”等系列活动。二是高品质开展“莆阳开春”“莆阳爽夏”“莆阳赏秋”系列文旅促消费活动400多场,推出“这就是莆田”携程星球号旗舰店上线等系列配套活动。三是高标准拍摄制作《天下妈祖》MV短片,与厦航合作推广妈祖文创产品、湄洲美食、湄洲岛旅游,在北京地铁、央视等投放湄洲岛旅游宣传片。2024年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区以品牌强度882、品牌价值1583.52亿元,荣登福建省“旅游目的地品牌”第一名。
二、关于“挖掘水系文化,以水文化演绎福建文化、联通福建文旅”的建议
(一)开展木兰溪流域研究。一是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编制《莆田市区域水利史暨水文化研究报告》,全面梳理莆田水利史,深入研究区域水文化内涵,从水资源利用方式、传统工程技术、管理制度、灌溉节日等多层面多视角挖掘莆田水文化,为莆田水文化景观带、木兰溪水文化馆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为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撑。二是开展《莆田市城市价值提升与木兰溪创新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研究,梳理、研究莆田市城市价值与空间布局形态、木兰溪、城市绿心、“水上巴士”等重要空间资源价值,强化木兰溪在莆田文旅经济发展中主脉主轴地位的认识。优化“绿心”文旅产业布局,编制《绿心文旅产业规划》,为“绿心”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指导和支持。三是开展木兰溪流域文物考古调查,先后实施木兰溪流域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修缮、环境整治和安防、消防工程。开展木兰溪流域考古调查研究,完成莆田木兰溪流域考古调查报告;利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契机,开展水文化遗产调查,完善木兰溪流域文物遗产目录;加强主题艺术创作,将木兰溪题材纳入“十五五”艺术创作规划重大选题,推动一批优秀作品登上舞台。
(二)推动木兰溪系统治理。一是实施“水上巴士”及夜景项目。通过生态护岸改造、清淤疏浚、步道连通、桥梁改造、码头建设、岸边环境提升等工程措施,重塑水道相通、景观相连、行游相宜的“水乡风韵”,开通“水上巴士”,累计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日人流量最高达1500人次。夜游荔洲岛项目以“水上巴士”为载体,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在河道沿岸及荔洲岛上,展示航道沿线8幕“夜游”,沉浸式、立体式呈现莆田独特的历史文化、荔林水乡地域特色。“北大码头-荔洲岛”段已于2025年春节前投入运营。二是实施木兰陂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景区项目。以“一核、两带、一馆一街七景五园”为总体布局,打造集遗产保护、生态修复、水利科普、多维体验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木兰溪水文化馆展现古时筑造木兰陂治水历史、当代治理木兰溪历程、我省水利起源、文化内蕴和治河成功经验,弘扬水利精神,促进可持续发展。三是实施城市生态景观带项目。建成木兰溪十里风光带一期工程,实现日游玩人数最高达5000余人,成为新网红打卡点。开工建设木兰溪水利慢道,将与凤凰福道连成一体,形成莆田首条环城福道,提升城市魅力,助推文旅产业良性发展。
(三)推进流域文旅品牌建设。木兰溪流域是莆田旅游资源最为富集、发展潜力最大的“旅游资源矿脉”。截至目前,木兰溪流域建成省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区2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15个(国家4A景区4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4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个,中国传统村落2个,省级传统村落1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金牌旅游村7个。
三、关于“打造省内一体化智慧文旅服务平台”的建议
(一)打造“畅游八闽”平台。指导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在原有“一部手机全福游”平台基础上,升级打造“畅游八闽”平台,新平台2023年底上线,以“文旅内容、文旅交易、文旅工具、智慧服务”四大体系进行布局,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以福建省内优质文旅资源为核心,通过“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的形式,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各类文旅信息查询、景区景点门票预订、行程制定与交通出行安排、住宿预订、特产选购、语音导览、景区VR、行程定制等“一站式”全域旅游服务。莆田市则建成上线“这就是莆田”数字文旅服务平台,涵盖“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过程,集成各类文旅资源及服务资讯,实现游客“一机游”、管理“一张图”,入选全国旅游公共服务优秀案例、福建省智能导览建设典型案例。建设“莆田文旅”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号,权威发布文旅政策活动信息,推广文旅资源,提升莆田城市旅游形象。
(二)实施数字文化工程。建设全省文旅数据资源中心和数字文旅政务管理平台,归集文旅结构化数据6000万条以上、非结构化数据超4TB,建成数据共享接口74个,整合业务系统75套,实现3000路景区、文化场馆等场所的监控视频信号实时调度查看及300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智能化监管。
下一步,我厅将推动“畅游八闽”平台进一步整合“清新福建文旅惠民卡”文旅资源和服务功能,加强平台运营,打造福建旅游线上窗口。同时提升建设福建数字文旅政务管理平台,优化数字化政务业务,加强文旅数据整合汇聚,提升平台数据资源运用水平。
领导署名:林守钦
联 系 人:何友文
联系电话:0591-87118145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7月10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