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八闽文物

八闽文物·古迹怀远 | 古窑址(三)

来源: 福建省文物局       发布时间:2024-07-04 11:07      点击数:      字体:          默认
来源: 福建省文物局       发布时间:2024-07-04 11:07     
点击数:{{pvCount}}      字体:          默认

来源: 福建省文物局

发布时间: 2024-07-04 11:07

点击数:

字体:          默认

磁灶金交椅山古窑址(成冬冬 摄)

2002年8月考古挖掘现场(成冬冬 摄)

磁灶窑瓷器残片(成冬冬 摄)

磁灶窑出土的部分瓷器(成冬冬 摄)

磁灶窑址

晚唐五代至南宋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泉州市晋江市磁灶镇岭畔村

  磁灶窑址位于晋江市磁灶镇沟边村的金交椅山,面积4万平方米,主要发现4条长度不一的斜坡龙窑窑址、一处作坊遗址(包括房子、贮泥池、路、灰坑)及大量出土遗物。出土品以青釉器为主,器型有执壶、水注、罐、碗、碟、壶、瓶、器盖等。釉多呈青灰色。窑具主要是垫柱。磁灶窑产品在西沙群岛、“南海一号”等水下遗址和东南亚海域沉船遗物中都有发现,在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埃及等国家和中国台湾澎湖都有发现。

  磁灶窑是主要生产外销瓷的窑址,是一处有较大生产规模、产品系列化和多品种的陶瓷烧造窑场,形成了从原料的开采、加工——陶瓷器的制作、烧成——产品运输、外销的一个完整的陶瓷手工业生产体系,展现了泉州这一时期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强大的基础产业能力和贸易输出能力,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处珍贵的物质载体。

中村窑遗址(三明市文管办 供图;余生富 摄)

中村窑遗址

宋至明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明市三元区中村乡回瑶林果场

  中村窑遗址由珠山窑址及作坊区、蛇头山窑址、回瑶后山窑址、草寮山后山窑址及作坊以及1—4号山的窑址组成,面积35万平方米。发现了比较完整的窑炉、作坊(淘洗池、沉淀池、水沟、陶车坑、工棚和窑神祭龛及作坊平台)、瓷土矿坑、古道和古桥等,出土了瓷刀、荡箍、轴顶碗等制瓷工具及托座、匣钵、垫饼等窑具。

  中村窑以生产青白瓷为主,兼烧青瓷、酱釉瓷等,产品种类丰富,有各式碗、盘、杯、罐、炉、壶、灯等;装饰手法以刻花、印花为主,纹饰有各式篦纹、划花纹、折枝花、鱼藻纹、吉祥纹饰和数字等。

  回瑶窑址创烧于北宋中晚期,南宋达到鼎盛,明初逐步断烧。中村窑规模大,功能明确,有完备的窑业生产体系,包括生活区和生产区,有独立的作坊区和窑炉区,是一座规模宏大、持续烧造时间长的青白窑场,填补了同时期福建西北地区窑业作坊遗迹不完整的空白。

附件下载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