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期
(总第009期)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办公室 2019年8月30日
石建平书记赴厅属单位开展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整改落实专题调研活动
8月21日至22日,省文旅厅党组书记石建平带领调研组,深入省少儿图书馆、省美术馆、福建博物院、省旅游信息中心、省旅游宣传中心、省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福建京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等8家厅属单位,实地调研了解主题教育开展情况和检视问题落实整改进度,督查指导相关检视问题整改落实。
调研组一行听取了8家厅属单位相关工作情况介绍,详细了解了检视问题落实整改情况,并对各单位列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清单的问题进行了反馈。石建平肯定了各单位开展主题教育取得的成效,强调了检视问题落实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并针对各单位提出的体制改革、机构编制、人才引进、岗位设置、基建项目、绩效工资、经费缺口等问题逐一解答,对下一步开展主题教育工作给予了具体指导。一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开展主题教育同当前各项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同省委省政府、厅党组部署正在做的工作结合起来,同文化强省、艺术精品打造、文化传统保护和挖掘相结合,使党员干部焕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果。二要在检视问题上提高政治站位,主题教育检视问题不仅仅是解决大家反映的厅属单位福利保障问题,要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初心使命,对标职责任务,思考和拓展一些深层次、深内涵的问题,然后形成问题清单,细化整改措施、步骤和时限,抓紧整改解决。三要巩固问题整改成果,狠抓检视问题整改落实是主题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对检视出来的问题,必须立行立改、即知即改,对历史遗留问题整改要考虑周全、锲而不舍、久久为功,防止因整改随意整出新的问题。同时还要主动深挖“问题背后的问题”,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从源头、根本上杜绝问题的产生。
(厅人事处)
吴贤德厅长深入宁德下党村调研
8月21日,省文旅厅厅长吴贤德深入宁德下党村调研文旅帮扶工作,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吴贤德一行实地查看了难忘下党展厅、下党乡游客服务中心、下党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下党民宿等文旅产品,并与县乡村相关负责人座谈,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吴贤德充分肯定下党近年来的文旅发展成效和态势,特别是圆满完成了旅游“1+1+6”项目建设任务,超出预期。对下一步工作,他提出三点建议:一要乘势而上。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以此为契机和动力,深入挖掘总书记在下党乃至在宁德工作期间扶贫思想的深刻内涵,认真做好红色文化、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各项工作,带动全县文旅发展。二要规范提升。要按照3A级景区和四星级旅游村标准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要大力发展夜间餐饮、特色文创商品、旅游演艺、漂流等体验式业态,提升产品供给质量;要丰富“清新福建 难忘下党”“下乡的味道”等品牌内涵,纳入“全福游、有全福”品牌体系,提升品牌影响;要通过县乡共同参股等方式做大做强下党文旅企业;要完善文旅公共服务体系,营造优质文旅发展环境。三要共建共享。要深化“民宿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完善收益合理分配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带动更多村民参与文旅发展,实现家门口致富,共享发展成果。
(厅办公室)
红色题材闽剧现代戏《生命》喜获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8月19日,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在北京揭晓,由省委宣传部选送、省文旅厅出品、省实验闽剧院创排演出的红色题材闽剧现代戏《生命》,在竞争空前激烈的情况下喜获“五个一工程”奖(全国戏剧仅11部、其中戏曲4部),实现了福建戏剧该奖项的“六连冠”。
闽剧《生命》是省文旅厅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创排的重点剧目。该剧取材于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长篇小说《走出硝烟的女神》,讲述了在新中国诞生前夕,一支由五十个怀孕女军人、支前模范等人员组成的孕妇队,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历经重重艰难险阻,在战火中生下50个与共和国同龄的孩子,以生命呵护生命,以坚定信念迎接新中国诞生的故事。该剧取材独特,立意新颖,在解放战争恢宏的背景下,描写了战争与生命的关系,战争与人的关系,彰显出战争中共产党军队的人性光辉。
此次获奖也是我省今年继省实验闽剧院周虹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表演奖、编剧王羚创作的《双蝶扇》获第23届中国曹禺剧本奖,省芳华越剧团陈丽宇获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后,再次在全国性重大文艺评奖中斩获大奖,体现了福建作为戏曲大省和戏曲创作强省的不凡实力,折射出福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态势。
“五个一工程”是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示范工程、响亮品牌,1991年实施以来推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本届“五个一工程”(2017—2019)获奖作品共73部,我省6部获奖作品中,电影《古田军号》、电视剧《可爱的中国》获特别奖,闽剧《生命》、广播剧《闽宁镇》、歌曲《时代号子》、长篇小说《海边春秋》获优秀作品奖,我省也成为2015年全国文艺评奖改革后,全国首个每个评奖类别都有作品获奖的省份。
(厅艺术处)
我省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今年以来,省文旅厅高度重视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强化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年度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按照《旅游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拟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610座。截至8月31日,全省已动工建设旅游厕所550座,动工率90.16%,完工275座,完工率45.08%,完工率在全国排名第10。同时,全面梳理2015年以来新建(改建)的旅游厕所,全省共清理不规范旅游厕所69座,核减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核减约15000座旅游厕所)。此外,推动所有旅游厕所在百度地图上线。
截至8月31日,全省累计建成旅游厕所2992座,百度地图上线2887座,上线率达96.16%,位居全国第三。全省近年旅游厕所建设总体上布点合理,项目建设真实可靠,地理位置准确,合格率及使用率高,有力促进了旅游质量和品质的提升,给旅客带来实在的便利。
(厅公共服务处)
莆田市“三举措”激活文化演艺市场
一是莆田文化“走出去”。莆仙戏是莆田的特色名片,今年来,莆仙戏《踏伞行》在省内开展15场巡演活动,赴马来西亚开展为期4天展演,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二是优秀剧目“引进来”。为引进优秀剧目来莆演出,大剧院分别与福建人民艺术剧院等10多家演出单位合作,引进闽剧《银筝断》、英国殿堂级儿童剧《托马斯&朋友之迷失宝藏》等20多场演出,降低了演出成本与风险。三是文化消费“活起来”。与优质商家、本土机构、个人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引进和推广剧目,开展线下互动营销活动,演出上座率90%以上。
(莆田市文旅局)
莆田市激活社会力量促进文物保护利用
一是激活群众参与积极性。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庆日,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活动6次,发放宣传单1000多份,激发了一股专业的民间力量参与文物保护。二是激活文物交流开放性。利用妈祖文化、三一教文化、玉皇信仰和陈靖姑、关帝信仰等民间信仰,开展对台、对外信俗、寻根认祖等活动。目前,参加交流活动的文保单位200多处,开展活动近1000场,参与人数累计10万多人。三是激活资金投入实效性。发挥市文物保护协会和民间文物管理机构的作用,筹集民间资金用于保护修缮文物。今年,由民间力量自筹1600多万元,完成了21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安消防和环境整治工程;投入社会资金300万元,维持运作5家民办博物馆。
(莆田市文旅局)
简讯5则:
“春雨工程·忘不了的乡愁——派江吻海 山水相依的八闽古村落古民居摄影展”8月9日至19日在宁夏展出。此次摄影展共展出157件优秀作品,通过“忘不了的乡愁”“文化遗产(文物)”“优秀传统文化”三个系列篇章,让人们重新认知福建古村落的多样形态和优美景观、古民居的厚重文化内涵和精湛建筑技艺。此次摄影展的举办,将进一步深化闽宁两地文化和旅游交流协作,为谱写新时期东西部协作新篇章注入文化动力。
(厅公共服务处)
2019年上半年福州市旅游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060.63万人次,同比增长17.5%,其中接待过夜游客1657.83万人次,增长13.0%,占全市旅游总人数的40.8%;实现旅游总收入571.41亿元,增长24.1%;游客人均花费1407元,增长5.7%。乡村旅游人数为854.25万人次,同比增长17.5%,实现乡村旅游收入47.88亿元,同比增长21.1%。全市旅游市场总体发展状况优于全省平均水平,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两项主要指标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
(福州市文旅局)
省文物鉴定中心8月27日至29日在将乐举办全省文博人员青瓷调查与鉴定研究培训班。培训班邀请多位省内外陶瓷考古、古陶瓷研究知名专家授课,聚焦我省及周边省份的青瓷考古发现与研究进展,主讲《福建原始青瓷》《福建六朝青瓷》《福建青瓷窑址》《水下考古和国内外遗址发现的福建青瓷》《洪州窑青瓷》《窑址调查与报告编写》等课程。
(省文物鉴定中心)
福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今年暑假迎来借阅新高峰。据统计,暑假期间,福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接待读者达101725人次,日均人流量1640多人次。暑假期间新增办证读者(含增押金)1402人次,较上期增长31.4%;电话语音服务14691人次,纸质文献借还量达121904册次。
(福州市文旅局)
“壮丽70年 建设新连城”红色文艺轻骑兵系列活动暨福建省歌舞剧院进基层文艺演出日前在连城县举办。先后走进连城县福利院、揭乐乡、莒溪镇、姑田镇、新泉镇、塘前乡、莲峰西街社区、驻莲部队、培田古村落景区、工业园区等地演出,为基层群众带来一场高水平艺术文化盛宴。
(连城县文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