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武夷山市下梅村

   作者: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日期: 2019-08-08 11:46

  茶道逶迤梅溪浮舣行万里,街肆沧桑君山护社报千秋。

  下梅村坐落于武夷山国家风景区以东4公里处,位于梅溪下游,四面环山,一面水抱。四周山峰的海拔平均高度在600米以上,气候温润,下梅村青山抱水,溪流如织,不仅是历史上有名的太平粮仓,也是茶树生长的得天独厚之地。

  1、建筑特色

  武夷山市下梅古村是清朝康乾盛世时期武夷山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在2005年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评为中国传统古村,是我市乃至闽北,甚至在福建省内都是不可多得的古建筑文化遗存。它们已成为福建省重点文保单位和武夷山市重点文保单位,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梅古民居的建筑带明显徽派建筑风格,巍峨的封火墙高高耸立,青瓦飞檐,张扬历史美感。建筑内的“三雕”艺术又融合了山西晋派元素,雕刻题材包括人物故事、花卉、祥禽瑞兽等,造型优美,形象逼真,富有生活气息。雕刻手法以浮雕和透雕相结合,画面繁复不乱,层次分明,构图严谨得体。

  村中一条修建于康熙年间的人工小溪与下梅母亲河梅溪形成J字型水网,承载下梅商业与生活交通近百年历史。《崇安县志》记载:“其时(康熙19)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行筏300艘,运转不绝”。沿溪两岸建有凉亭、阑杆、美人靠,古街、古井、古码头、古建筑、古民居、古集市、加上古风淳朴的民情风俗,造就了下梅村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

  2、历史文化

  下梅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积淀丰厚。北宋下梅理学名贤江贽隐居芦峰,宋徽宗三聘其入朝均被他拒绝,钦差翰林院士苏德舆奉旨旌表先贤江贽,于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在下梅立少微坊。江贽为敬重圣旨,恭敬不已,特修庙于君峰脚下供奉,后易名为圣旨庵。清代下梅名士方晋,于乾隆八年(公元1743)下梅一带发生饥荒时,开启自家粮仓救济灾民,后得到举荐,获得崇安县丞任职资格。其后代随林则徐到新疆伊犁戍边,任军中录事,战死沙场成为忠烈,现留有参军第一座。清代下梅人陈镛,曾获吏部颁发的捷报,建陈氏候选儒学正堂,该堂为乡人传授孔孟之道的官办学堂。

  3、民俗文化

  三月初三清明节;节日祖,吃清明馃(下梅最具代表性的村野小吃之一)。清明馃具有袪风湿,健脾胃的功效,而且是清明节扫墓时的祭品之一,家家户户每年清明前后都有做,同时亲属、邻里之间互相赠送以示美好的祝愿。

  四月初八庙会(洗佛仔),洗佛仔时,来参与洗佛的必须是有儿有女的中年夫妇。据洗佛仔的说,将堆积在佛仔身上的尘土洗去,一年到头儿女们就会安康无恙,吉利平安。

  五月初五端午节;节日包粽子,配置凤凰蛋,挂葛藤菖蒲。另有“押节”习俗,即女方娘家为刚出嫁的女儿家送去扇子、月饼、粽子等礼物,男方则要将女方娘家送来的“押节”礼物分送给男方亲戚。

  祈茶神:茶农们一年一度的“喊山”活动,下梅村的百米下锅处有一座喊山台,祭祀茶神在下梅村有一定的历史。

  

  下梅村离武夷山市区15公里,游客可选择自驾和出租车前往

  ①武夷山高铁北站---9路车到三姑度假区(约半小时)--出租车到下梅村(约10分钟)

  ②武夷山高铁东站---K1到三木自游小镇(约1小时)---出租车到下梅村(约8分钟)

  ③武夷山火车站---出租车到下梅(约20分钟)

  ④自驾游路线----三姑旅游度假区----下梅村(约10分钟)

  游览路线:镇国庙-邹氏家祠-邹氏大夫第-邹氏闺绣楼- 夫妻打铁铺-当溪-隐士居-下梅村的“三坊七巷”